海河的水静静流淌,像往常一样映着两岸的灯火。可今天的天津,空气里飘着一股说不出的热闹劲儿。老李头蹲在解放桥底下修自行车的时候,总听见路过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嚷嚷:“快看新闻!上合时间到咱天津啦!”
一、煎饼果子和外交车队
凌晨四点半,王婶的煎饼摊照例支在了意式风情区拐角。她正往铁板上淋面糊,突然被穿制服的小伙子拦住:“大娘,今天这儿不让摆摊,有外国领导人的车要过。”王婶攥着刮板直发愣——昨儿居委会张主任来通知时,她光顾着算这个月孙子的补习费,压根没往心里去。
“得,白和了二十斤绿豆面。”她嘟囔着收推车,却看见那小伙子从兜里掏出张红钞票:“您这煎饼给我来十个,我们安保组的早饭。”后来王婶总跟人念叨,那天她亲眼瞧见插着小旗的车队从跟前开过,“有个卷头发的外国大官还冲我挥手呢!”
二、阳台上的望远镜
初中生小雨扒在自家阳台上,举着天文望远镜往梅江会展中心方向瞅。她爸叼着烟笑话她:“这玩意儿看星星的,你当能瞧见国家主席啊?”可小雨分明看见广场上穿着各国民族服装的小姐姐们正在彩排,哈萨克斯坦的亮片头饰在阳光下晃得她眯起眼。
晚上写观察日记时,她划掉了原本的标题《暑假最后一天》,改成《海河之滨的全球派对》。班主任后来把这篇文章投给了市少年报,谁也没想到伊朗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看到后,专门托人送来套波斯细密画绘本。
三、退休老教师的“突击任务”
南开大学的周教授接到街道电话时,正给住院的老伴熬粥。“您以前教俄语的对吧?能不能来给志愿者突击培训几句?”他盯着咕嘟冒泡的砂锅,想起四十年前在莫斯科留学时,那个总请他喝格瓦斯的房东老太太。
培训现场,周教授发现有个扎马尾的姑娘特别眼熟——是社区医院的小护士,上周还给老伴换过药。他悄悄往她笔记本上写了句“спасибо(谢谢)”,姑娘笑得酒窝都深了:“等会儿我就去跟俄罗斯代表团现学现卖!”后来周教授总说,这届峰会让他找回了“比伏特加还辣的热情”。
四、出租车里的地球村
的哥刘师傅这几天车里总飘着咖喱味。先是拉了个印度记者,手机屏保居然是天津之眼;后来又遇上帮土耳其商人,非要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跟他聊狗不理包子。最绝的是昨儿半夜,三个喝高的俄罗斯小伙在后座唱《喀秋莎》,等红灯时旁边车道的巴基斯坦朋友居然打开车窗跟着打拍子。
“知道这叫啥不?”刘师傅在司机群里发语音,“这叫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交响乐!”
五、闭幕式那天的彩虹
峰会最后傍晚突然下了场太阳雨。刚换岗的武警小战士仰头看见彩虹横跨海河两岸,赶紧用对讲机呼叫战友:“快看!像不像咱们会徽上那几条彩带?”此刻会展中心里,工作人员正拆掉“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”的背板,保洁阿姨小心翼翼地把各国名牌收进绒布盒。
王婶的煎饼摊重新支了起来,这次她特意做了加火腿肠的“上合特别版”;小雨的望远镜转向了夜空,她想知道那些外国客人是不是也在看同样的星星;周教授收到张明信片,上面用七种语言写着“谢谢”,落款是“全体志愿者”。
海河的水还是静静流淌,但每个天津人都觉得,这水声里好像混进了点儿塔吉克斯坦的雪山融水,掺了些印度洋的暖风,还有里海边上那些自己一辈子都去不了的地方的浪花声。
益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